图片
图片
作者 :儒风君 · 弘瀚
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;阴阳离决,精气乃绝。”
真正的健康,从不是拼命“做加法”,补给再多的补品、练再高强度的运动,若不懂给身体减负,终究是本末倒置。
养好自己,让身体越来越强壮,得学做减法。
01给精力做减法:
别让过度耗损累垮身体
东汉永初五年,张衡应召入朝任太史令,负责掌管天文历法与编纂史书,同时肩负着改进天文仪器的重任。
当时,观测天象的仪器精度不足,地震频发却无有效预警手段,张衡决心研制更精准的浑天仪与能感知地动的仪器。
他给自己定下“卯时起,亥时息”的规律:
每日清晨(卯时,约5-7点)便到工坊,与工匠们琢磨铜制齿轮的咬合角度,绘制浑天仪的刻度图纸,常常一站就是三四个时辰;
午后(未时,约13-15点)必停下工作,到太史令署的庭院中散步,看云卷云舒,听檐角风铃轻响,让紧绷的神经放松;
傍晚(酉时,约17-19点)则登上观星台,对照星图记录星辰轨迹,累了便坐在石阶上,借着夕阳余晖闭目养神,任晚风拂过衣襟。
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,让他在永建七年成功制成候风地动仪,也就是世界上第一台能感知地震方位的仪器,比欧洲同类发明早1700多年。
同时,他在公务与研造间隙,历时十年写成《二京赋》,文字恢弘大气,成为汉赋名篇。
直到永和四年去世前,年过六旬的张衡仍能清晰校订历法。
正是凭借“忙时聚力、闲时养气”的养生智慧,让张衡在多重事务中始终保持精力充沛,成就横跨科学、文学、政学、史学的传奇。
《黄帝内经·生气通天论》有云:“阳气者,烦劳则张。”
意思是说,人体的阳气,在过度劳累、烦扰的情况下,就会过度耗散、亢奋。
给精力做减法,不是偷懒,是让身体这台机器有保养的空当。
比如写报告写到脖子发硬时,别硬盯着屏幕死磕,闭眼按按太阳穴,再去窗边吹会儿风;下班路上别刷工作群,听听歌发发呆,让脑子从紧绷里抽离出来。
这些零碎的休息,就像给持续耗电的设备短时间充电。
你会发现,花十分钟眯一觉,下午改文件的速度反而快了;晚上提前半小时放下手机,第二天开会思路也更清透。
劳逸结合的本质不是慢,是把身体调养得当,集中精力用巧劲把事情做得漂亮。
图片
02给情绪做减法:
别把烦心的事憋成病因
《黄帝内经·阴阳应象大论》中说:“怒伤肝,喜伤心,思伤脾,忧伤肺,恐伤肾。”
意思是说,愤怒会损伤肝脏,过度喜悦会损伤心脏,思虑过度会损伤脾脏,忧愁会损伤肺脏,恐惧会损伤肾脏。
坏情绪就像没及时倒的垃圾,若长期积压,就像持续给身体的零件施加压力,久而久之会打乱脏腑功能,埋下生病的隐患。
这也提醒我们,平时不要心烦意燥,偶尔给情绪做减法,其实是在给健康“护堤”。
在《红楼梦》书中第三十四回,林黛玉收到宝玉遣晴雯送来的旧帕,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与二人前路渺茫,“不觉神魂驰荡,左思右想,一时五内沸然炙起”,当晚便咳痰出血。
后来,她过度思虑、每天茶饭不吃,让脾胃运化失常,持续忧愁使肺气受损,导致自己常年咳嗽、畏寒。
到第八十二回,黛玉听闻宝玉要娶宝钗的流言,又“一时急火上攻,眼前发晕,咳嗽不止”,病情急剧加重。
直到临终前,她“焚稿断痴情”,在极致的悲忧中“气绝身殒”。
《素问·举痛论》有言:“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,悲则气消,恐则气下,惊则气乱。”
情绪这东西,就像家里的窗户,总关着不透风,早晚要发霉。
别把烦心事往心里塞,有时候背包里装太多石头,走两步就会喘。
被老板批评了别窝火,回家对着枕头喊两声;跟邻居闹别扭别憋脾气,和伴侣去电影院约个电影,或到菜市场砍砍价通通气。
情绪不是洪水,堵不如疏,就跟下雨时及时开沟排水,心里的“积雨云”散了,身体这方天地才能放晴。
毕竟,心宽了,病气才钻不进来。
图片
03给饮食做减法:
莫使口腹之欲耗损元气
南宋淳熙七年,45岁的陆游在四川夔州任职,当地盛产肥蟹,他在《蟹》诗中写道“稻熟江村蟹正肥,双螯如戟挺青泥”,自述“每秋至,日啖蟹三只,佐以烈酒”。
连续三年后,他渐感“腹痛如绞,泄泻不止”,身形消瘦,连握笔都觉乏力。
到淳熙十年,他辞官归乡后遍访名医,老医士诊曰:“蟹性寒凉,多食伤脾,汝脾胃已伤,需戒蟹断腻。”
陆游遂遵医嘱,秋季不再食蟹,日常改以“藜羹麦饭”为主,晚餐仅喝一碗山药粥,且“过午不食”。
半年后,他在《病起》诗中记:“已迫斜阳须作乐,暮年节食更身轻”,自述腹痛泄泻渐愈,“步履轻快如少年时”。
这种饮食减法的坚持,让他在战乱与贬谪中保持康健,最终于嘉定二年以85岁的高龄辞世,成为宋代开国以来少有的长寿文人。
《黄帝内经·素问篇》有言:“饮食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。”
嘴巴太贪,就像给身体装了台超负荷运转的机器,吃进去的油水会变成多余的负担。
像夜市的烤串、奶茶店的甜饮,偶尔解馋是乐趣,天天搂着吃就成了麻烦。
肚子鼓鼓的不说,爬两层楼都得喘。
给饮食做减法不是挨饿,是像给肠胃断舍离,扔掉多余的“垃圾食品”,留下清淡可口的饭菜。
身体轻快了,日子才能过得有活力。
▽
《黄帝内经·四气调神大论》中说:“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。”
真正的养生智慧,从不是等身体出了问题才补救,而是在日常里把减法做在前面。
给精力做减法,不是少做事,是让每一分力气都用在刀刃上;
给情绪做减法,不是没脾气,是把糟心事及时倒出去,别让它在心里发馊;
给饮食做减法,不是饿肚子,是让肠胃轻松点,吃嘛嘛香。
就像给手机清理内存,删的是冗余,留的是流畅。
健康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,不过是把“减法”藏在一呼一吸、一餐一饭里。
愿我们的生活过得清简了,身体自然舒坦,因为这才是老祖宗传下来的、最实在的福气。
文末点亮小红心,鼓励下儒风君!
3秒加星标,儒风大家抢先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今日低价股票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