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诗栋赛后“复盘”成笑谈,队友专注采访他却盯回放,乒超黄石基地幕后故事曝光
在乒超联赛的比赛结束以后,黄石基地的走廊里空气还带着汗水和消毒水的混合味。林诗栋蹲在门边,手机亮光刺得人眼疼。他一边低头看回放,嘴里小声嘀咕着,上衣还没换,背后湿了一大团。队友们排队接受俱乐部临时设置的采访,两个女同事正用本地的方言交头接耳:“这小子中看不中用,讲话都慢两拍。”现场混杂着安静和琐碎的脚步声,还有快门偶尔的咔嚓。
其实谁都没想到,今天黄石基地能赢下来。上午训练刚结束,食堂的酱油鸡蛋还没吃完,孙教练就喊大家集合,提前布置战术。墙上一块旧战术板,边缘都有点开裂,战术划拉得乱七八糟,林诗栋对着上面边画边擦。旁边一个年轻的保洁阿姨低声说,“这些娃娃,每天都见笔都废了。”
比赛的时候,大厅气氛比过年还要闹。场边跺脚声和球拍抽打钢板的响动,像小区凌晨五点的鞭炮。裁判起身时还不小心踢翻了矿泉水瓶,啪嗒一声溅湿了刘洋的鞋面。林诗栋的对手是个老江湖,号称“三板斧一锤定音”,结果第二局刚开打,对方就拍子出汗掉地,还自嘲一句,“这球桌子毛刺都比我靠谱。”
主线有个插曲,第三局刚丢分的时候,林诗栋突然皱眉回头去找毛巾。他的嘴巴里好像在念叨什么,我们坐在离得近的那桌,听见了:“下次不让对方拉开角度了,封死线路。”对面替补队员嘴里叼着温州小笼包凑过来看,还冒出一句,“你这人进球就是凭死记硬背吧?”
观众席上的粉丝倒是早就紧张得直跺脚。一个戴着大红发箍的中学生,比赛刚打到中场突然喊,“林诗栋,快醒醒!”她边喊边在本地微信群里刷消息:“家里奶奶在看直播,说我今年血压估计能高一半。”这场比赛后来段子满天飞,据说有球迷斗地主输了饭钱,下场后还说自己“押运林诗栋”亏出人间清醒。
说回场内,比赛后半段,林诗栋奇怪地慢了半拍,每得一分都低头按球拍。教练在场边急得直跺脚。有人说,林诗栋小时候学球时,只要输了一盘,他就会一个人跑去巷子口的麻将馆门口,拿矿泉水瓶假装球台,反反复复练好几遍。那会儿,邻居老太太还吐槽,“这小孩撞了魂似的。”
等比赛打完,黄石基地难得热闹。电视台记者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拦住林诗栋:“夺冠有什么秘诀?”他竟抬头看一秒,然后直接走到场边、从口袋掏出手机,打开刚刚比赛的视频回放,屏幕反光晃得人直皱眉。有人在背后拉着他,“诶,林诗栋,讲两句呗!”小伙却边看边用手指比划着挥拍。
场面当时特别尴尬,队友们一个个正襟危坐接受采访,老队长还掐着嗓子憋热词:“团队协作、拼搏精神...”大家表情端庄,生怕说漏一句啥。偏林诗栋那头,裤腿还卷着,汗水全沾在鞋带上,完全沉浸到自己的回放里。有人打趣——“这孩子以后说不定专门给自己看录像出书去。”
赛后的球迷评论区也是稀奇,热度没那么大,但有个本地老球迷说,林诗栋平时在基地里爱钻自助餐厅,据说最常吃的是榨菜拌饭,说“省事解乏”。还有人爆料,上次输给江苏队,他一个人戴着耳机,单曲循环《对面的女孩看过来》,全队听见了都笑疯。
现场气氛逐渐缓和,大家陆续收拾东西。有地头蛇的队医说,林诗栋的运动鞋总喜欢穿到鞋垫磨出洞都不换,说是踩着才有安全感。保洁阿姨说,前天下雨鞋湿了,他还找隔壁超市要来废报纸,塞进鞋子里一宿才干。生活场景跟球场节奏衔接得没谱,但偏有人觉得这样才踏实。
外面天慢慢暗了,训练场上又回响起乒乓球砸台面的声音。黄石的风吹过,烟头味和绿植土壤参杂一起,林诗栋的影子拉得老长。他身后半旧跑步机轰隆隆一阵乱响,里面传来教练的湖南普通话,“快点快点,今晚还得写总结!”
食堂的灯一闪一闪,林诗栋手里的手机还没放下,嘴里哼着乱七八糟的调子。后面有球迷钻进来了,路过时嚷一句,“小兄弟,帮我侄子捎点矿泉水,明早不占座子就没了。”
又一场忙乱与笑声,就这么夹杂着小插曲过去了。
今日低价股票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